【上元灯词八首·其四】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上元灯词八首·其四]上元灯词八首·其四原文
都卢倒刺奇难述,转碟缘绳技毕覃。
谩议侏离杂夷乐,列观诸部取相谙。
[上元灯词八首·其四]诗词问答
问:上元灯词八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上元灯词八首·其四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上元灯词八首·其四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上元灯词八首·其四]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
[上元灯词八首·其四]参考注释
[上元灯词八首·其四]都卢
(1).古国名。在 南海 一带。国中之人善爬竿之技。《文选·张衡<西京赋>》:“非 都卢 之轻趫,孰能超而究升。” 李善 注:“《汉书》曰:自 合浦 南有 都卢国 。《太康地志》曰: 都卢国 ,其人善缘高。” 晋 傅玄 《正都赋》:“ 都卢 迅足,缘脩竿而上下。”
(2).借指 都卢国 人。 唐 元稹 《再酬复言》诗:“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鬭敌 都卢 。”
(3).古代杂技名。今之爬竿戏。《汉书·西域传赞》:“﹝ 武帝 ﹞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 都卢 ,国名也。’ 李奇 曰:‘ 都卢 ,体轻善缘者也。’” 清 陶炜 《课业馀谈·乐》:“都卢,缘高戏也。 都卢 ,国名,其人体轻而善缘也。” 清 丘逢甲 《书事迭前韵》之四:“都卢场闢万人观,民力东南近已殫。”
(4).微笑貌。 清 钱谦益 《宋玉叔<安雅堂集>序》:“羣儿论雹为珠,论珠为雹,喧呶聒耳,都卢一笑而已。” 清 钱谦益 《尹孔昭墓志铭》:“间有妨难,都卢一笑而已。”
(5).统统。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曰:‘ 张郎 太贪生,一箭射两垜。’十娘则谓曰:‘遮三不得一,觅两都卢失。’” 唐 白居易 《赠邻里往还》诗:“骨肉都卢无十口,粮储依约有三年。” 宋 贺铸 《送周开祖出守鄱阳》诗:“ 鄱阳 不乏江山助,高兴都卢属 谢公 。”
[上元灯词八首·其四]倒刺
(1) 指甲附近翘起的小片表皮,撕扯不当会深入肉里,很痛
(2) 鱼叉鱼钩等尖端的倒钩
[上元灯词八首·其四]转碟
传统杂技节目。也叫耍花盘。演员双手各用数根细竿,各顶一个碟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要求在表演各种难度很高的动作时碟子不得跌落。
[上元灯词八首·其四]绳技
见“ 绳伎 ”。
[上元灯词八首·其四]侏离
(1).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乐舞的总称。《周礼·春官·鞮鞻氏》“掌四夷之乐” 贾公彦 疏引《孝经纬·钩命决》:“ 西夷 之乐曰侏离。” 晋 陶潜 《圣贤群辅录上》:“ 伯夷 为 阳伯 乐,舞侏离,歌曰招阳。”
(2).形容方言、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语言文字怪异,难以理解。《后汉书·南蛮传》:“﹝ 槃瓠 子女﹞衣裳班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 章炳麟 《文例杂论》:“可知时俗译书,于异邦人地侏离不瞭者,则标识其右,亦因于 陶氏 也。”
(3).借指古代少数民族。
(4).用以鄙称外国人。
[上元灯词八首·其四]夷乐
古指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周礼·春官·旄人》:“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 郑玄 注:“夷乐,四夷之乐,亦皆有声歌及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杂书琴事》:“噫!羯鼓,夷乐也;琴,治世之音也。”
上元灯词八首,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