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作者:刘志渊 朝代:元代
[一枝花]一枝花原文
玉壶金世界。
日月同光彩。
仙童为活计、恋风采。
觅药川源,日日西南采。
收拾归碧海。
始结金晶,九变还元不坏。
熏透遍身香雾霭。
涌出光明大。
长生纯体现、傲物外。
可去声界惺惺、动静都无昧。
一体含融量,括古包今聚散,无*无碍。
[一枝花]诗词问答
问:一枝花的作者是谁?答:刘志渊
问:一枝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一枝花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志渊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志渊
[一枝花]参考注释
[一枝花]玉壶
(1) 玉制的壶
(2) 计时器,即宫漏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一枝花]世界
(1)
(2) 一切事物的总和
世界观
(3)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
全世界
(4) 佛教指宇宙
大千世界
(5) 指社会状况
现在是什么世界,还允许你不讲理
(6) 领域;活动范围
内心世界
(7) 江山
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 朱家坏。——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8) 大家,众人
不看世界面上,一百年不理才好。——《 * 词话》
[一枝花]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一枝花]同光
(1).同放光辉。《淮南子·俶真训》:“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唐 钱珝 《册淑妃为皇后文》:“处大伦而克正,与元化而同光。”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其胜者珠剑同光,而失者泥沙并下。”
(2). 同治 ( 清穆宗 年号)与 光绪 ( 清德宗 年号)的并称。 钱锺书 《围城》三:“不须上溯 康 乾 世,回首 同 光 已惘然。”
[一枝花]仙童
苏格兰民间传说中的棕仙童(夜间替人做家务等工作的仙童),常出没于与世隔绝的场所和清泉瀑布之间
[一枝花]活计
(1) 过去专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
针线活计
(2) 现在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安排活计
(3) 生计,也指维持生活
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一枝花]风采
美好的仪表举止;神采
风采动人
[一枝花]日西
(1).日向西方。《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郑玄 注:“﹝景﹞西於土圭,谓之日西,是地於日为近西也。”
(2).指傍晚。《素问·生气通天论》:“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假道经盟津,出入行涧冈。日西入军门,羸马颠且僵。”《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我们且自回去,等日西再来罢。”
[一枝花]收拾
(1) 整理;布置;整顿
收拾房间
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故乡》
(2) 修理
收拾鞋子
收音机坏了,你给收拾收拾
(3) 料理
收拾庄稼
(4) 惩治
收拾这个坏蛋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变色龙》
(5) 杀死
非收拾了他不可
(6) 收敛
收拾起笑容
(7) 收拢;收揽
收拾人心
(8) 烹调
到厨下去收拾几样菜
(9) 准备
收拾行李
(10) 消除
收拾了忧愁
(11) 消灭
游击队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把据点里的敌人给收拾了
(12) 整治
国事遂不可收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一枝花]碧海
碧蓝色的海
[一枝花]金晶
(1).道家指用金烧炼而成的丹药。谓服之可以长生。 唐 吕岩 《绝句》:“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唐 吕岩 《赠乔二郎》诗:“金晶飞到上宫里,上宫下宫通光明。”
(2).水晶的一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漳州 产水晶,云五色皆备,然赤者未尝见,故所贵惟紫。别有所谓金晶者,与黄晶逈殊,最不易得,或偶得之,亦大如豇豆,如瓜种止矣。”
[一枝花]九变
(1).复杂多变。《汉书·武帝纪》:“《诗》云:‘九变復贯,知言之选。’”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九,数之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忠诚慷慨,在险弥亮,深识九变,妙察五色。” 章炳麟 《訄书·商鞅》:“ 鞅 之作法也,尽九变以笼五官,覈其宪度而为治本。”
(2).多次演奏。《周礼·春官·大司乐》:“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郑玄 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 唐 鲍防 《元日早朝行》:“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宋史·乐志九》:“乐谐九变,献举重觴。”参见“ 九成 ”。
(3).指用兵的多种机变。《孙子·九变》:“圯地无舍,衢地合交,絶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
(4).谓认识大道的九项内容及其次序。《庄子·天道》:“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
[一枝花]还元
(1).人恢复本来面目或事物恢复原状。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你与我逞精神,送旧迎新,二十载还元见 老君 。”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金一为箔,无復再还元矣。” 郭沫若 《长春集·迎春序曲》:“墓里的枯骸,它们也在变,变成肥料再向生命还元。”
(2).恢复、滋养元气。 唐 吕岩 《渔父词·炼质》:“运本还元於此寻,周流金鼎虎龙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部·秋石》:“主治:虚劳冷疾,小便遗数,漏精白浊,滋肾水,养丹田,返本还元,归根復命。”
[一枝花]遍身
满身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 张俞《蚕妇》
[一枝花]雾霭
雾气。 宋 晁补之 《水龙吟·寄留守无愧文》词:“常恐归时,眼中物是,日边人远。望 隋河 一带,伤心雾靄,遣离魂断。”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拂晓,迷蒙的浓雾笼罩在 北河沿 葱郁的洋槐树上,故都的清晨还沉在朦胧的雾霭中。” 郭小川 《大海浩歌》:“远处,是云霞;近处,是雾霭。”
[一枝花]涌出
亦作“涌出”。涌冒而出。《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山海经·东山经》“﹝ 跂踵之山 ﹞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 晋 郭璞 注:“今 河东 闻喜县 有 瀵水 ,源在地底,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即此类也。”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许多地方阴沟中涌出水来。”
[一枝花]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义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4)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一枝花]长生
(1).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庄子·在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唐 杜甫 《月》诗:“入河蟾不没,擣药兔长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三:“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2).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宋 苏轼 《过大庾岭》诗:“仙人拊我顶,结髮授长生。”
(3).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 明 无名氏 《解三酲·咏马嵬事》曲:“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参见“ 长生殿 ”。
[一枝花]体现
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
这幅油画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这个人身上体现了时代精神
所有这些尖锐有力的话都变成了体现平民理想的口号
在这本书中体现了新思想
[一枝花]傲物
高傲自负,轻视他人。 晋 陆云 《四言失题》诗之五:“乃启遗籍,思予大观。幽居傲物,顾影怡颜。”《旧唐书·文苑传上·张昌龄》:“昔 禰衡 、 潘岳 皆恃才傲物,以至非命。” 清 纳兰性德 《嵇叔夜言志》诗:“予生实嬾慢,傲物性使然。”
[一枝花]去声
(1)
(2) 古代汉语四声的第三声
(3) 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一枝花]惺惺
指聪明机警的人
方信道,惺惺自古惜惺惺。——《西厢记》
[一枝花]动静
(1) 指动作或说话发出的声音
(2) 消息;情况
牢城营里都没有动静。——《水浒传》
[一枝花]都无
倘无,若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晚岁躬耕不怨贫,隻鸡斗酒聚比隣。都无 晋 宋 之间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邓广铭 笺注:“‘都无’当作‘倘无’解。 陶渊明 生於 东晋 末年,卒於 刘宋 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而北方则先后分处於 十六国 统治下……故 稼轩 作此设词,以为若无 晋 宋 之间事,则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一枝花]一体
(1) 有机的整体
融成一体
(2) 有机地结合或联结起来的整体
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胡越为一体。——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一枝花]聚散
会聚与分散
人生聚散无常
[一枝花]无碍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元代,刘志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