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作者:朱彝尊 朝代:清代
[洞仙歌]洞仙歌原文
苹洲小棹,约兜娘相共。
岂意钱塘片帆送。
逢故人江上,一路看山,宁料我过了恶泼灵洞。
东瓯城下泊,孤屿中流,明月秋潮夜来涌。
此际最消凝,苦忆西楼,想帘底玉钩亲控。
舍旧枕珊瑚更谁知,有泪雨烘干,万千愁梦。
[洞仙歌]诗词问答
问:洞仙歌的作者是谁?答:朱彝尊
问:洞仙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朱彝尊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彝尊
[洞仙歌]朱彝尊洞仙歌 书法图
洞仙歌书法作品
[洞仙歌]参考注释
[洞仙歌]小棹
亦作“ 小櫂 ”。短桨。常用以指小船。 宋 周邦彦 《长相思·舟中作》词:“沙棠舟,小棹游。池水澄澄人影浮。” 宋 朱敦儒 《沁园春》词:“ 莲社 轻舆,雪溪小櫂,有兴何妨寻弟兄。”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此体(指 李 杜 七言絶句)最难, 宋 明 人学之,则如急流小棹,一瞬而过,无意味也。”
[洞仙歌]相共
共同,一道。 南唐 冯延巳 《抛球乐》词:“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
[洞仙歌]钱塘
(1).见“ 钱塘江 ”。
(2).亦作“ 钱唐 ”。古县名。地在今 浙江省 。古诗文中常指今 杭州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过 丹阳 ,至 钱唐 。” 张守节 正义:“ 钱唐 ,今 杭州县 。” 唐 李绅 《真娘墓》诗:“还似 钱塘 苏小小 ,祗应迴首是卿卿。”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下:“当 绍兴 中,国家方创都 钱塘 。”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君王垂衣念西土, 钱塘 老子不足数。”
[洞仙歌]片帆
孤舟;一只船。 唐 李颀 《李兵曹壁画山水各赋得桂水帆》:“片帆在 桂水 ,落日天涯时。” 宋 陆游 《秋思绝句》之五:“片帆忽逐秋风起,聊试人间万里途。”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 钱塘 云水连。见片帆东渡,顺流如箭。”《人民日报》1981.6.15:“若不退出 虎门 ,自有千百烧船妙法,烧尔片帆不返。”
[洞仙歌]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洞仙歌]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洞仙歌]一路
(1) 在整个的行程中;沿路
一路领先
一路奇景。——《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一路逐队而行。——《广东军务记》
(2) 贯穿旅程
一路多保重
(3) 同一类
一路货
(4) 同一方向进行,走同样路
咱们是一路吗?
(5) 一起(来、去、走)
我与他一路来的
(6) 一列
成一路纵队齐步走
[洞仙歌]灵洞
(1).犹通达。 南朝 梁武帝 《梦》诗:“色已非真实,闻见皆灵洞。”
(2).指仙洞。 唐 李白 《送李青归华阳川》诗:“日月祕灵洞,云霞辞世人。”《云笈七籤》卷八十:“灵洞万劫开,一焕诸天文。”
[洞仙歌]东瓯
(1).古族名。越族的一支。相传为 越王 勾践 的后裔。分布在今 浙江省 南部 瓯江 、 灵江 流域。其首领 摇 助 汉 灭 项羽 ,受封为 东海王 ,因都 东瓯 (今 浙江省 温州市 ),俗称 东瓯王 。参阅《史记·东越列传》。
(2). 温州 及 浙江省 南部沿海地区的别称。 东晋 时于此置 永嘉郡 , 隋 废, 唐 时曾复置。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 东甌 之木, 长洲 之林,梓豫虽多,而未可谓之为大厦之壮观,华屋之弘丽也。”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境接 东甌 ,地邻 南越 。” 唐 顾况 《永嘉》诗:“ 东甌 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3).古星座名。《宋史·天文志四》:“东甌五星在翼南,蛮夷星也。”甌,亦作“ 区 ”。参阅《晋书·天文志上》。
[洞仙歌]孤屿
孤立的岛屿。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山》诗:“ 赤城 渐微没,孤屿前嶢兀。”
[洞仙歌]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中等
[洞仙歌]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洞仙歌]秋潮
秋季的潮水。 唐 骆宾王 《冬日野望》诗:“ 灵巖 闻晓籟, 洞浦 涨秋潮。”《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来,秋潮汹涌。”
[洞仙歌]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洞仙歌]此际
此时,这时候。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生平絶少皱眉时,此际偏教愁絶。”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我们到了那个时节,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有什么好处呢!咱家想到此际,把做官的念头丢了,只想把我们的同种救出苦海。”
[洞仙歌]消凝
销魂,凝神。谓因伤感而出神。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对此嘉景,顿觉消凝,惹成愁绪。” 宋 徐介 《耒阳杜工部祠堂》诗:“消凝伤往事,斜日隐頽垣。”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
[洞仙歌]玉钩
(1).玉制的挂钩。亦为挂钩的美称。《楚辞·招魂》“挂曲琼些” 汉 王逸 注:“曲琼,玉钩也……雕饰玉钩,以悬衣物也。” 南唐 李璟 《摊破浣溪沙》词:“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锁重楼。”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珠帘簌,玉鉤弯,纱窗静,緑闺闲。” 清 秋瑾 《风雨口号》:“啣泥燕子多情甚,小语依依傍玉钩。”
(2).喻新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琐窓。” 唐 李白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诗:“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宋 张元干 《花心动·七夕》词:“断云却送轻雷去,疎林外,玉鉤微吐。” 明 无名氏 《还带记·二郎诮裴》:“疎影荡银河,漾清光,映碧波,玉钩斜掛,冰轮堕。”
(3).喻女人小脚。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衬緗裙玉鉤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 明 徐霖 《绣襦记·逑叶良俦》:“掀罗幕荡玉鉤,弓鞋裙衬双凤头。”
(4).见“ 玉鉤斜 ”。
[洞仙歌]珊瑚
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树状,供玩赏
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说文》。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网: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
[洞仙歌]烘干
藉火烤干
[洞仙歌]万千
(1) 形容事物所显现的方面多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尚有万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形容数量多
思绪万千
朱彝尊,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