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蒙山雪色再成】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望蒙山雪色再成]望蒙山雪色再成原文
崇峦积雪昔年同,圣祖巡踪景仰中。
奄有海邦为鲁镇,果然山下出泉蒙。
逢年民鲜饥寒色,敦俗户多淳朴风。
百岁熙和九州宴,自惟何以继鸿功。
[望蒙山雪色再成]诗词问答
问:望蒙山雪色再成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望蒙山雪色再成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望蒙山雪色再成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望蒙山雪色再成]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三
[望蒙山雪色再成]参考注释
[望蒙山雪色再成]积雪
(1).堆积如雪;堆积起来的雪。《楚辞·九歌·湘君》:“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 王逸 注:“言己乘船,遭天盛寒,举其櫂楫,斲斫冰冻,纷然如积雪。”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五:“ 袁安 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 宋 徐铉 《木兰赋》:“伊庭中之奇树,有木兰之可悦。外烂烂以凝紫,内英英而积雪。” 巴金 《答井上靖先生》:“在那个寒冷的夜晚,您的庭院中积雪未化。”
(2).积久下雪。《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厅事前餘雪犹湿,於是以屑布地。”
[望蒙山雪色再成]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望蒙山雪色再成]圣祖
(1).帝王的先祖。多特指开国的高祖。《汉书·王子侯表上》:“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孔子家语·贤君》:“ 孔子 曰:‘昔者 夏桀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晋书·乐志上》:“赫赫太上,巍巍圣祖。” 明 何景明 《送刘御史按淮阳诸郡》诗:“臺臣今按地,圣祖旧开疆。”
(2).对 老子 的尊称。道教本称 老子 为 太上老君 。 唐高宗 时追尊为 太上玄元皇帝 ,至 玄宗 时又加号为 大圣祖玄元皇帝 。 宋真宗 时,因 唐 故事,上徽号为 九天司命天尊 ,后又追尊为 圣祖天尊大帝 。世因简称“圣祖”。 唐 王维 《贺古乐器表》:“伏惟 开元 天寳 圣文 神武应道皇帝 陛下,居皇建之极中,得混成之大道;奉先天之 圣祖 ,玄化协於无为;育率土之羣生,至仁侔於阴騭。”
[望蒙山雪色再成]景仰
敬佩尊重;仰慕
[望蒙山雪色再成]奄有
全部占有。多用于疆土。《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天下英雄皆有割据一方之意。若吞併 董昌 ,奄有 杭 越 ,此霸王之业也。”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 楚国 则地大物博,奄有 长江 流域、 淮水 流域的一大片膏腴土地。”
[望蒙山雪色再成]海邦
(1).古指近海邦国。《诗·鲁颂·閟宫》:“遂荒大东,至于海邦。” 郑玄 笺:“海邦,近海之国也。” 晋 陆云 《祖考颂》:“光宅海邦,大造 江 汉 。”
(2).指沿海省分。 明 唐顺之 《升通政司右通政谢表》:“窃念岛夷为寇,海邦荐惊。”
(3).指外国。 清 姚鼐 《袁随园君墓志铭》:“名越海邦,蔼如其冲。”
[望蒙山雪色再成]果然
(1) 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虚传
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她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牛郎织女》
(2) 连词,表示假设
那儿果然像你说的那么热,我去时就连毛衣也不用带了。
(3) 饱足的样子
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望蒙山雪色再成]逢年
谓遇到丰年。《史记·佞幸列传》:“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望蒙山雪色再成]饥寒
饥饿和寒冷,多用于缺吃少穿的困难情况
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望蒙山雪色再成]淳朴
敦厚质朴
言辞淳朴古人风
[望蒙山雪色再成]百岁
(1).百年。指长时间。《鹖冠子·近迭》:“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岁也是死,何处黄土不埋人?”
(2).终身;毕生。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愿齐眉廝守,百岁和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岁康强。”
(3).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诗:“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宋 苏轼 《汉高帝论》:“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望蒙山雪色再成]熙和
(1) 和睦欢乐
(2) 暖和
熙和的天气
[望蒙山雪色再成]九州
(1) 中国的别称
(2) 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望蒙山雪色再成]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望蒙山雪色再成]鸿功
丰功伟绩。 清 蒲松龄 《拟四子赞》:“是必赞其鸿功,乃能彰其至德。”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