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少年游·并刀如水】_周邦彦 | 宋代

【少年游·并刀如水】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代

[少年游·并刀如水]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少年游·并刀如水]诗词问答

问:少年游·并刀如水的作者是谁?答:周邦彦
问:少年游·并刀如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邦彦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邦彦

[少年游·并刀如水]注释

[少年游·并刀如水]注释

⑴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⑵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⑶幄:帐。

⑷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⑸谁行(háng):谁那里。

⑹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少年游·并刀如水]诗文赏析

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开便是,何至于匿伏床下,而事后又填词暴露,还让李师师当面唱给皇帝听。皇帝自携新橙,已是奇闻,携来仅仅一颗,又何其乞儿相?在当时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寻常惯见的,所以它也是一种时兴的题材。然而这一类作品大都鄙俚恶俗,意识低下,使人望而生厌。周邦彦这一首之所以受到选家的注意,却是因为他能够曲折深微地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连这种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画得维妙维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谁说中国古典诗词不善摹写人物,请看这首词,不过用了五十一字,便写出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但最精采的笔墨还在下片。

下片不过用了几句极简短的语言,却是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在简洁的笔墨中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

[向谁行宿]──[谁行],哪个人,在这里可以解作哪个地方。这句是表面亲切而实在是小心的打探。乍一听好像并不打算把他留下来似的。

[城上已三更]──这是提醒对方:时间已经不早,走该早走,不走就该决定留下来了。

[马滑霜浓]──显然想要对方留下来,却好像一心一意替对方设想:走是有些不放心,外面天气冷,也许万一会着凉;霜又很浓,马儿会打滑……真放心不下。

这样一转一折之后,才直截了当说出早就要说的话来:[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意思是:你看,街上连人影也没几个,回家去多危险,你就不要走了吧!

真是一语一试探,一句一转折。读者分明听见她在语气上的一松一紧,一擒一纵;也仿佛看见她每说一句话同时都侦伺着对方的神情和反应。作者把这种身分、这种环境中的女子所显现的机灵、狡猾,以及合乎她身分、性格的思想活动,都逼真地摹画出来了。

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单从技巧看,不能不叫人承认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

  • 【不寐十首】_方回 | 宋代
  • 【不寐十首】_方回 | 宋代 >> 【不寐十首】_方回 | 宋代...

  • 【崔先生所守甚高其为人表里澹泊然其文晔如有】_李廌 | 宋代
  • 【崔先生所守甚高其为人表里澹泊然其文晔如有】_李廌 | 宋代 >> 【崔先生所守甚高其为人表里澹泊然其文晔如有】_李廌 | 宋代...

  • 【过陈公迳二首】_杨万里 | 宋代
  • 【过陈公迳二首】_杨万里 | 宋代 >> 【过陈公迳二首】_杨万里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