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枝】作者:邵叔齐 朝代:宋代
[连理枝]连理枝原文
淡泊疏篱隔。
寂寞官桥侧。
绿萼青枝风尘外,别是一般姿质。
念天涯、憔悴各飘零,记初曾相识。
雪里清寒逼。
月下幽香袭。
不似薄情无凭准,一去音书难得。
看年年、时候不逾期,报阳和消息。
[连理枝]诗词问答
问:连理枝的作者是谁?答:邵叔齐
问:连理枝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连理枝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邵叔齐的名句有哪些?答:邵叔齐
[连理枝]邵叔齐连理枝 书法图
连理枝书法作品
[连理枝]参考注释
[连理枝]淡泊
(1) 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
实淡泊而寡欲兮。——曹植《蝉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 家道清贫
家私产业,仍是祖宗流传的,甚是淡泊。——《梼杌闲评—明珠缘》
[连理枝]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连理枝]官桥
官路上的桥梁。 唐 杜甫 《长吟》:“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 元 刘詵 《春日偶赋》之二:“杨柳轻寒水驛,楝花小雨官桥。回首人间往事,孤灯挑尽春宵。” 清 曹寅 《诸敏庵弹平调琵琶》诗:“紫花扎扎白翎雀,听风有耳临官桥。”
[连理枝]尘外
犹言世外。 汉 张衡 《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唐 孟浩然 《武陵泛舟》诗:“坐听閒猿啸,弥清尘外心。” 清 曹寅 《花笑轩步月留别蒲庵》诗:“鐘声尘外梦,花笑静中情。”
[连理枝]别是
难道是,表揣测
他脸色这么难看,别是病了吧
[连理枝]一般
(1) 一样,同样
(2) 一种;一番
别有一般滋味
(3) 普通;通常
一般常识
(4) 总体上;概括地
一般说来
[连理枝]姿质
(1).天资;禀赋。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所谓文学高第者,智略能明先生王之术,而姿质足以履行其道。”姿,一本作“ 资 ”。《楚辞·九辩》“性愚陋以褊浅兮” 汉 王逸 注:“姿质鄙钝,寡所知也。”《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宝》:“ 宝 姿质雍容,柔而不断。”
(2).谓形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初,婢埋时,年十五六,及开冢后,姿质如故。”《魏书·序纪·平文帝》:“姿质雄壮,甚有威略。” 唐 薛调 《无双传》:“又於窗隙间窥见 无双 ,姿质明艷,若神仙中人。”
[连理枝]天涯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连理枝]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连理枝]飘零
(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连理枝]相识
(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连理枝]清寒
(1) 清朗而有寒意的;清冷的
月色清寒
(2) 清贫的;贫寒的
家境清寒
[连理枝]月下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连理枝]幽香
淡雅的香味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连理枝]薄情
以缺少坚定性、坚贞性、稳定性为特征的,负心,少情义
薄情的人
[连理枝]无凭准
见“ 无凭据 ”。
[连理枝]音书
音讯,书信。 唐 宋之问 《渡汉江》诗:“ 岭 外音书断,经冬復歷春。”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都做了一春鱼雁无消息,不甫能一纸音书盼得。”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况隔千山万水,生死存亡,虽有音书难寄。” 李大钊 《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风尘 河 北音书断,戎马 江 南羽檄纷。”
[连理枝]难得
(1) 很难做到(含珍重意)
难得他这么忙还惦记着我们
(2) 少有;不经常;不易得到
这是难得的大雪
[连理枝]时候
(1)
(2) 某事发生的时间
在船顺着岩石开过去的时候,我们离岩石还不到二十米
(3) 事情、过程或情况经过的时间
写这篇文章用了多少时候
(4) 季节;节候
时候何萧索
(5) 天气,气候
其时正是仲冬天气,时候正冷
(6) 时辰
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儒林外史》
[连理枝]逾期
过期
[连理枝]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连理枝]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宋代,邵叔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