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原文
七候曾经鹰化时,拂其羽长上高枝。
每怜唤雨鸠佳矣,似较呼晴鹊胜之。
听去邕邕原入律,看来楚楚可为仪。
夏初春末望霖惯,林外鸣音共锁眉。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诗词问答
问:《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七
2. 上声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参考注释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曾经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我曾经到过北京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鹰化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鳩。” 孔颖达 疏引《周书时训》:“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鳩,至秋,则鳩化为鹰。”后遂以“鹰化”代称仲春之月。 晋 张协 《杂诗》:“鹰化日夜分,雷动寒暑离。”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长上
(1) 长辈;尊长
(2) 上司;上级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高枝
(1).高树枝。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二:“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絳霄。”《红楼梦》第二七回:“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唤雨鸠
鸟名。即斑鸠。俗谓斑鸠呼啼能降雨,故名。 宋 苏轼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诗:“中间罹旱暵,欲学唤雨鳩。”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邕邕
(1).邕,通“ 雍 ”。群鸟和鸣声。《文选·枚乘<七发>》:“螭龙德牧,邕邕群鸣。” 李善 注:“《尔雅》曰:‘邕邕,鸣声和也。’” 吕向 注:“邕邕,声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棹歌行》:“泠泠儵疏潭,邕邕鴈循渚。” 清 黄之隽 《卓文君寄远》诗:“灵禽有良匹,邕邕叶和鸣。”
(2).邕,通“ 雍 ”。和乐貌。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临觴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甲:“每听政之后,延入宫中,申友于之志,咏《常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 明 张居正 《玉林清赏诗序》:“诸君感鸣鹤之应,邕邕焉,鏘鏘焉,夫亦行古之道也。”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入律
古代以律管候气。节候至,则律管中的葭灰飞动。“入律”犹言节气已到。 汉 东方朔 《海内十洲记》:“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千吕,连月不散。”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二》:“既浮千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 五代 徐夤 《东风解冰》诗:“入律三春復,朝宗万里通。”参阅《后汉书·律历志上》。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看来
就所能看到或判定的范围来说
现在看来事情没有那么糟,你说呢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楚楚
(1) 草木丛生的样子
(2) 整洁鲜明的样子
衣冠楚楚
(3) 娇柔纤弱的样子
楚楚可怜
门前垂柳,楚楚可人
(4) 凄苦的样子
[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十七·鸣鸠拂其羽]初春
开春头一个月,即阴历正月
乾隆,月令七十二候诗,清代,鸣鸠拂其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