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朗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圆朗斋]圆朗斋原文
朗弗圆近察,圆弗朗近浑。
相资乃得彰,应物胥逢原。
山仁圆固然,水智朗斯存。
斋于山水间,二义寓同根。
设曰请进之,即景乾之元。
[圆朗斋]诗词问答
问:圆朗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圆朗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圆朗斋]注释
1.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六
[圆朗斋]参考注释
[圆朗斋]相资
(1).相互凭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和乐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 宋 张载 《正蒙·太和》:“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 明 方孝孺 《绿畴轩记》:“上下相资,恩意交浹。”
(2).相互资助。《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然勉为吾合二国之懽,通商贾、易有无以相资,亦所以报我也!”
[圆朗斋]应物
(1).顺应事物。《庄子·知北游》:“邀於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锺泰 发微:“‘应物无方’,言不执滞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宋 欧阳修 《道无常名说》:“无常以应物为功,有常以执道为本。”《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2).犹言待人接物。《晋书·外戚传·王濛》:“虚己应物,恕而后行。”《隋书·循吏传·刘旷》:“ 刘旷 ,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 明 孙柚 《琴心记·挑动春心》:“你看他清标应物,如春月之濯柳;英气逼人,似野鹤之出羣。”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虽庸愚不肖,苟筮之而见所以处事应物者,皆合乎圣人之道也。”
[圆朗斋]固然
(1) 虽然
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的
(2) 参考、表示承认这一事实,也不否认那一事实时,解释为[的确]、[确实]
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
(3) 本来的样子;原来的那样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庄子·养生主》
[圆朗斋]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圆朗斋]二义
(1).犹言次等、二流。 明 李贽 《杂说》:“由此观之,画工虽巧,已落二义矣。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
(2).指另外的意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凡双声叠韵之字,皆无二义。”
[圆朗斋]同根
三国 魏 曹丕 欲加害其弟 曹植 ,尝限 植 七步中成诗。 植 遂作《七步》诗以讽,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语。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后常以“同根”比喻兄弟。 郭孝成 《四川光复记》:“若今概不分别 汉 人投旗军之由来,而加杀害,何异煮豆之诗而摧残同根者也。”
[圆朗斋]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兴创作的作品
即景诗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