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正之两浙提刑】作者:秦观 朝代:宋代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送罗正之两浙提刑原文
岂为鲈鱼忆故丘,东南昏垫赖良谋。
一封暮别云间阁,三组秋归海上州。
子政暂为都水使,千秋终作富民侯。
赠君一语君应笑,竞注江河本不流。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诗词问答
问:送罗正之两浙提刑的作者是谁?答:秦观
问:送罗正之两浙提刑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秦观的名句有哪些?答:秦观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秦观送罗正之两浙提刑 书法图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书法作品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参考注释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故丘
亦作“ 故邱 ”。家乡的山丘;故乡。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二:“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之八:“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蜀晤》:“蠨蛸门户,烟霞故丘,荒芜围径,庭幃白头,鷫鸘裘冷,难过秋时候。”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人言藁葬在 忠州 ,又云徵还返故邱。”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昏垫
陷溺。指困于水灾。亦指水患,灾害。《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孔颖达 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无有所知,又若沉溺,皆困此水灾也。 郑 云:‘昏,没也;垫,陷也。 禹 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久痗昏垫苦,旅舘眺郊歧。” 宋 王安石 《上龚舍人书》:“比闻天子念东南之民困于昏垫,輟侍从之臣,亲至其地以劳徠安集之。” 清 魏源 《筹河篇下》:“ 沁水 浊悍衝决,使北行入 运 ,则 卫辉 必有昏垫之虞。”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良谋
见“ 良謨 ”。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一封
(1).古以十万平方里为“一封”。《梁书·刑法志》:“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也。”
(2).指单峰(驼)。《汉书·西域传下·大月氏国》:“出一封橐驼。” 颜师古 注:“脊上有一封也。封言其隆高,若封土也。”
(3).表数量。用于书信等封缄之物。 唐 王昌龄 《别李浦之京》诗:“小弟隣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少不得修了一封家书,差人接取家眷入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纸窗儿前,照臺儿后,一封儿小简,掉在纤纤手。”《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一回小婿再去,託敝亲家写一封字来。”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云间
松江府的别称。现在上海松江县一带。因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三组
谓三颗印。组,结印章的丝带。《汉书·酷吏传·杨仆》:“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 颜师古 注:“ 僕 为主爵都尉,又为楼船将军,并 将梁侯 ,三印,故三组也。组,印綬也。”后多用以表示身兼数职,官高显贵。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启》:“ 杨僕 三组垂腰, 苏秦 六印在手。” 宋 陆游 《薄醉遣怀》诗:“带索忘三组,羹藜抵八珍。”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海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富民侯
汉武帝 晚年,悔以 江充 谮杀 卫太子 据 ,又悔征伐连年。会 车千秋 上书为 卫太子 鸣冤,因擢升为大鸿胪,数月后又代 刘屈釐 为丞相,封富民侯,取“大安天下,富实百姓”之意。事见《汉书·车千秋传》、《汉书·食货志上》、《汉书·韦玄成传》。后因以“富民侯”称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 宋 林逋 《送王舍人罢两浙宪赴阙》诗:“ 越 俗今无讼,闲田亦有秋。公朝论爵赏,当拜富民侯。”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莫射 南山 虎,直觅富民侯。” 元 宋褧 《送高子敬归鼓城》诗:“ 元龙 不拜富民侯,袖劒囊书苦掉头。”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赠君
犹赠公。 清 钮琇 《觚賸·自怡编序》:“先赠君 芥葊公 ,春秋六十有八,性喜读书。”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江河
(1) 长江和黄河
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
(2) 大河的泛称
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小而为大。——《庄子·则阳》
宋代,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