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放生]放生原文
荥阳逭沛公,遂有放鸠制。
巴陵则放鸦,用以卜新岁。
因之传放生,阴骘盛后世。
鸟兽虫鱼鳖,其类初不计。
甲者谢曾公,东斋曾备记。
其事始儒家,讵出缁黄议。
群生非自投,仍由人捕致。
捕十活五六,遇放复遭系。
害生缘放生,匪爱害实暨。
小道虽可观,致远则恐泥。
[放生]诗词问答
问:放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放生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放生]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一
[放生]参考注释
[放生]荥阳
县名,在河南
[放生]沛公
汉高祖刘邦。秦末刘邦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群众立他为沛公
[放生]巴陵
(1).旧县名。 晋 太康 元年置,治所在今 湖南 岳阳 。1913年改名 岳阳县 。
(2).郡名。 南朝 宋 元嘉 十六年置。治所在 巴陵 (今 湖南 岳阳 )。隋 开皇 九年废。 唐 天宝 元年复置。 乾元 元年改称 岳州 。 隋 末 罗县 令 萧铣 起兵,即以此为根据地。
(3).山名。在 岳阳县 治西南,滨 洞庭湖 。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昔 羿 屠巴蛇於 洞庭 ,其骨若陵,故曰 巴陵 。” 唐 朱庆馀 《与庞复言携酒望洞庭》诗:“帆自 巴陵山 下过,雨从 神女 峡边来。”
[放生]新岁
犹新年。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义》:“郊因于新岁之初。” 前蜀 韦庄 《岁除对王秀才作》诗:“岂知新岁酒,犹作异乡身。”《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觉的残冬将尽,新岁又来。”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敬贺新禧》:“为辩解起见,只好说自信未曾偷懒于旧年,所以也无从振作于新岁而已。”
[放生]放生
(1) 把捉住的野生动物放掉
(2) 特指信佛的人为发善心、积阴德而把别人捉住的活鸟、活鱼等买来放掉
[放生]阴骘
原指上苍默默地使安定下民,转指阴德
[放生]后世
(1) 所有相继的世代
后世之谬其传。——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后世之君。——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
旷后世而不闻。
后世且行之。——清· 刘开《问说》
为了后世的利益
(3) 后代
后世子孙
[放生]鸟兽
飞禽和走兽的统称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放生]鱼鳖
见“ 鱼鳖 ”。
(1).鱼和鳖。2.泛指鳞介水族。
[放生]不计
不计较;不考虑
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放生]事始
事情的开端。《易·坤》“含章可贞” 三国 魏 王弼 注:“不为事始,须唱乃应,待命乃发,含美而可正者也。”《晋书·刘颂传》:“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于考终。”
[放生]儒家
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 * 关系
[放生]缁黄
指僧道。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称。 唐 独孤及 《谢勅书兼赐冬衣表》:“緇黄载跃,斑白相欢。”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程佛子》:“每岁必以正月十六日,设斋饭緇黄,名曰龙会斋。” 明 李东阳 《西山杂诗》之四:“山中岁月空寒暑,世外緇黄亦化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生》:“游食緇黄,往来寄宿,輒与倾谈,供给不厌。”
[放生]群生
众生;一切生物
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汉书·董仲舒传》
[放生]自投
(1).将自身投入(致死之处)。 汉 严忌 《哀时命》:“ 务光 自投於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后汉书·刘盆子传》:“大惊乱走,自投川谷,死者十餘万。” 宋 曾巩 《贺克伏交阯表》:“螻蚁之微,自投必死,乾坤之大,终许更生。” 金 元好问 《敏之兄墓铭》:“ 子云 自投,乃脱 歆 丰 。”
(2).以头碰地。表示自责之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李 又曰:阿师可下阶。僧又趍下,自投无数,衂鼻败顙,不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 才 ( 梁有才 )大惧,据地自投,但言知悔。”
(3).自行投诚。 清 戴震 《于清端传》:“前时邻 傜 岁率二三至,杀掠人畜, 成龙 勒乡勇将捣其巢,咸惧自投,不敢犯界上,归所虏掠,然后民得事耕稼。”
[放生]生缘
(1).佛教语。尘世的缘分。 唐 顾况 《送少微上人还鹿门》诗:“ 少微 不向 吴中 隐,为箇生缘在 鹿门 。” 宋 苏辙 《示诸子》诗:“老去惟堪一味闲,坐会诸子了生缘。”
(2).佛教语。受生转世的因缘。《法苑珠林》卷一一六:“三説得住四十九日,生缘未具,死已更受,亦不限时节。”
[放生]小道
(1) 由人或动物经常或习惯性地走动而形成的小路
羊肠小道
(2) 儒家对宣扬礼教以外的学说、技艺的贬称
[放生]可观
(1) 值得看;可以看
凡物皆可观
(2) 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程度
可观的收入
(3) 优美好看
这孩子仪容可观,说话伶俐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