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九日登楼漫兴】_何瑶英 | 明代

【九日登楼漫兴】作者:何瑶英 朝代:明代

[九日登楼漫兴]九日登楼漫兴原文

节逢九日一登楼,黄1~1菊茱萸插满头。

沙渚已过千里雁,蓬莱曾梦七花虬。

江门近泛溁光浅,桂岭遥连积翠浮。

结伴但从高处立,深闺何用买山游。

[九日登楼漫兴]诗词问答

问:九日登楼漫兴的作者是谁?答:何瑶英
问:九日登楼漫兴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九日登楼漫兴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何瑶英的名句有哪些?答:何瑶英

[九日登楼漫兴]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九日登楼漫兴]参考注释

[九日登楼漫兴]九日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 * 。”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九日登楼漫兴]登楼

(1).上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宋 戴复古 《无策》诗:“老觉登楼懒,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们何不登楼一望。’”

(2).指 汉 末 王粲 避乱客 荆州 ,思归,作《登楼赋》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五:“羣盗哀 王粲 ,中年召 贾生 。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宋 陆游 《秋望》诗:“一樽莫恨盘飧薄,终胜登楼忆故乡。” 金 元好问 《邓州城楼》诗:“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 元 戴良 《怀宋庸庵》诗:“ 祖逖 念时空击檝, 仲宣 多难但登楼。”参见“ 登楼赋 ”。

(3).特指登上御楼,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仪式之一种。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陛下还京,登楼肆赦,则天下之人,尽皆迁善远罪。”《宋史·礼志二十》:“﹝御楼肆赦﹞其日,刑部録诸囚以俟。驾还至 宣德门 内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楼御坐,枢密使、宣徽使侍立,仗卫如仪。”《宋史·乐志一》:“今郊祀礼毕,登楼肆赦,然后还宫。”《宋史·乐志二》:“皇帝归大次奏《定安》,登楼礼成奏《圣安》,驾回奏《采茨》。”

[九日登楼漫兴]茱萸

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九日登楼漫兴]沙渚

小沙洲。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元 张可久 《普天乐·别怀》曲:“明月洞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日则驱鹰犬猎於芦丛沙渚间,所获多飞禽。”

[九日登楼漫兴]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九日登楼漫兴]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九日登楼漫兴]江门

广东省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22万。是内河航运重要港口,物资集散中心

[九日登楼漫兴]积翠

(1).翠色重迭。形容草木繁茂。《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攒素既森蔼,积翠亦葱芊。” 张铣 注:“松柏重布,故云积翠。”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中天积翠玉臺遥,上帝高居絳节朝。” 宋 范成大 《谒南岳》诗:“浓嵐忽飘荡,积翠浮云端。” 清 金农 《宿焦山》诗:“縹緲松寥山,积翠下无路。”

(2).指青山。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吾欲炭鞴阴阳,鑪燃天地,鼓将邐迤之濬谷,写破连延之积翠。”

(3).指春季。 唐 刘长卿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诗:“积翠下 京口 ,归潮落山根。”

[九日登楼漫兴]结伴

结成同伴

结伴同行

[九日登楼漫兴]高处

(1) 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

(2) 相对较高的位置

带来一张在三万五千英尺高处拍摄的能反映真相、轮廓鲜明的照片

[九日登楼漫兴]深闺

旧指富贵人家的闺房

[九日登楼漫兴]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九日登楼漫兴]山游

游览山景。 南朝 宋 谢灵运 《罗浮山赋》:“鼓兰枻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 唐 李颀 《题綦毋校书别业》诗:“岂伊问天命,但欲为山游。” 明 王守仁 《蟠龙山中用韵》:“真惭廪食虚官守,只把山游做课程。”

,

  • 【采莲曲·其三】_佘翔 | 明代
  • 【采莲曲·其三】_佘翔 | 明代 >> 【采莲曲·其三】_佘翔 | 明代...

  • 【无题】_唐寅 | 明代
  • 【无题】_唐寅 | 明代 >> 【无题】_唐寅 | 明代...

  • 【谒严先生祠·其六】_李楩 | 明代
  • 【谒严先生祠·其六】_李楩 | 明代 >> 【谒严先生祠·其六】_李楩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