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汉臣戏婴图】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苏汉臣戏婴图]苏汉臣戏婴图原文
庭院景含清,峥嵘聚戏婴。
心花知自喜,面具索人惊。
梨枣还相让,埙篪互不争。
画家深鲁语,写出少怀情。
[苏汉臣戏婴图]诗词问答
问:苏汉臣戏婴图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苏汉臣戏婴图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苏汉臣戏婴图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苏汉臣戏婴图]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九
[苏汉臣戏婴图]参考注释
[苏汉臣戏婴图]庭院
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
庭院纳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苏汉臣戏婴图]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苏汉臣戏婴图]心花
(1) 喜悦之情
心花怒放
(2) 〈方〉∶精神;心思;情绪
人老了,再没那个心花
[苏汉臣戏婴图]自喜
亦作“ 自熹 ”。亦作“ 自憙 ”。1.自乐;自我欣赏。《庄子·秋水》:“於是焉 河伯 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汉书·佞幸传·董贤》:“为人美丽自喜。”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吾以之自熹,吾以之 * 。”
(2).自己爱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 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汉书·贾谊传》:“遇之有礼,故羣臣自憙。” 颜师古 注:“憙,好也,好为志气也。”《后汉书·公孙述传论》:“ 述 虽为 汉 吏,无所凭资,徒以文俗自憙,遂能集其志计。”《金史·王晦传》:“ 王晦 字 子明 , 泽州 高平 人。少负气自憙,常慕 张咏 之为人。”
[苏汉臣戏婴图]面具
(1)
(2) 遮盖全部或部分脸并有眼睛开孔的覆盖物,通常作为舞会、狂欢节或类似的节日、戏剧等的伪装
(3) 起遮挡保护作用的外罩
防毒面具
[苏汉臣戏婴图]梨枣
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多用梨木或枣木刻成,所以称雕版印刷的版为梨枣
付之梨枣
[苏汉臣戏婴图]还相
轮流;递相。《礼记·礼运》:“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 孔颖达 疏:“犹若孟春则建寅之月为诸月之本,仲春则以建卯之月为诸月之本,是还迴迭相为本也。”《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叡 大兴众役,还相攻伐。”《魏书·杨津传》:“ 洛周 脱 津 衣服,置地牢下,数日,欲将烹之,诸贼还相諫止,遂得免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竇儼 ﹞判太常寺,校管籥鐘磬,辨清浊上下之数,分律吕还相之法,去 京房 清宫一筦,调之二年,方合大律。”
[苏汉臣戏婴图]埙篪
(1).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2.埙﹑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埙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 3.比喻互相呼应和配合。 4.借指兄弟。
[苏汉臣戏婴图]不争
(1)
(2)
只因为
不争我听拨琵琶楚江头,愁泪湿青衫袖。——元曲选《扬州梦》
(3)
不在乎,不要紧
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得不好。——《水浒传》
(4)
连词。如果
假使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苏汉臣戏婴图]画家
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
中国画家。——蔡元培《图画》
西洋画家。
[苏汉臣戏婴图]鲁语
(1). 宋 时 蜀 人用以称中原语音。 宋 范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耳畔逢人无鲁语,鬢边随我是 吴 霜。”自注:“ 蜀 人乡音极难解,其为 京洛 音,輒谓之‘虏语’。或是僭伪时以中国自居,循习至今不改也,既又讳之,改作‘鲁语’。” 宋 范成大 《送同年朱师古》诗:“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咤满船闻鲁语。”自注:“ 蜀 人以中原语音为鲁语。”
(2).指《论语》。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追远之説, 鲁 语存焉。”按,《论语·学而》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之说。
[苏汉臣戏婴图]怀情
(1).谓不动感情。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 刘灵 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2).犹含情。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怀情徒草草,泪下雨霏霏。”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