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作者:释子鸿 朝代:宋代
[偈]偈原文
一不守,二不向,上下四维无等量。
大洋海里泛铁船,须弥顶上翻鲸浪。
临济缩却舌头,德山阁却拄杖。
千古万古独巍巍,留与人间作榜样。
[偈]诗词问答
问:偈的作者是谁?答:释子鸿
问: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偈]注释
1. 押漾韵
2. 《五灯会元》卷一六
[偈]参考注释
[偈]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偈]四维
(1) 古代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认为是维系国家所必需的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 指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角
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淮南子》
(3) 指四方
流落四维
(4) 即四肢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生气通天论》。马莳注:[四维者,四肢也。]
[偈]等量
相等的量或数
等量减等量,则得数为零
[偈]大洋
(1) 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
(2) 银元的俗称
[偈]海里
(1) 在航海上应用的一种距离的单位,按地球大圆一分的弧长计,此长度由于地球并非正圆体而有所差异
(2) 英制单位等于1853.2米
(3) 国际单位等于1852米
[偈]铁船
亦作“銕船”。1.船壳用钢板制成的大船。 清 曹寅 《巫峡石歌》:“銕船一触百杂碎,撇捩脱手随飘风。”
(2).指 庐山 铁船峰 。
[偈]须弥
(1).见“ 须弥山 ”。
(2).信佛者泛指山。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俯观大道,仅如枣叶;下望须弥,裁同芥子。”
[偈]顶上
(1).顶头,高处。指山巅。 唐 林宽 《送僧游太白峰》诗:“顶上多灵跡,尘中少客知。” 唐 黄滔 《壶公山》诗:“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
(2).顶礼拜上。极表尊敬。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卷一:“公差出外及回京者,朝见毕,皆赴 瑾 ( 刘瑾 )宅见辞。用涴红笺纸写官衔,称‘顶上’字样以为常礼。”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凡拜帖写‘顶上’,不敢云‘拜上’,‘顶上’之称自此起。”《 * 词话》第七一回:“ 夏公 又留下了一个双红拜帖儿,説道:‘多顶上老公公,拜迟,恕罪。’”《儒林外史》第六回:“ * 奶顶上大老爹,知道大老爹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
[偈]鲸浪
犹巨浪。《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瑞岩子鸿禅师》:“大洋海里泛铁船, 须弥 顶下飜鲸浪。” 明 李东阳 《徐州洪》诗:“ 胥 涛鲸浪中崔巍,百步九折势不回。” 清 方文 《赠杨总戎》诗:“幕府双开鲸浪伏,兵机独对鲤庭閒。”
[偈]缩却
畏缩退却。 宋 叶适 《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 潘 悍僕数百,挺刃自卫,公开示祸福,皆缩却听命,遂缚 三虎 ,正其罪。”
[偈]舌头
(1) 人和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根生在口腔底上
(2) 为了侦察敌情而活捉来的敌人
抓到一个舌头
[偈]山阁
依山而筑的楼阁。 唐 杜甫 《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金 元好问 《溪桥独步》诗:“纳纳溪桥逗晚风,水村山阁往来通。” 明 陈荩卿 《南吕懒画眉·嘉善寺苍云崖》曲:“摩空片石綉苔斑,石上云流夏亦寒,凭来山阁秀堪飡。”
[偈]拄杖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偈]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偈]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偈]巍巍
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偈]与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偈]间作
在作物的行间进行播种另外的作物
[偈]榜样
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宋代,释子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