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二首】作者:释如净 朝代:宋代
[偈颂十二首]偈颂十二首原文
今朝九月初一,打板普请坐禅。
第一切忌瞎睡,直下猛烈为先。
忽然爆破漆桶,豁如云散秋天。
劈脊棒,迸胸拳,昼夜方才不可眠。
虚空消殒更消殒,透过威音未朕前。
咦,栗棘金圈恣交衮,凯歌高贺彻风颠。
[偈颂十二首]诗词问答
问:偈颂十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如净
问:偈颂十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如净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如净
[偈颂十二首]释如净偈颂十二首 书法图
偈颂十二首书法作品
[偈颂十二首]参考注释
[偈颂十二首]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偈颂十二首]月初
每月开始
[偈颂十二首]普请
(1).普遍延请。《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
(2).佛教语。谓集众。《百丈清规·送亡》:“白大众,粥罢普请送亡。”
(3).指 唐 怀海禅师 倡立的集合僧众集体劳作的农禅制度。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上:“共作者谓之普请。”
[偈颂十二首]坐禅
僧尼闭目端坐,凝志静修
高台坐禅
[偈颂十二首]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偈颂十二首]切忌
禁忌;千万不要
[偈颂十二首]直下
(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偈颂十二首]猛烈
(1) 强烈;激烈
猛烈的风暴
(2) 刚烈、刚强
志不猛烈
[偈颂十二首]忽然
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偈颂十二首]爆破
用 * 加以破坏
爆破防御工事和港口
[偈颂十二首]如云
(1).形容盛多。《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毛 传:“如云,众多也。”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唐 白居易 《轻肥》诗:“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2).发美长貌。《诗·鄘风·君子偕老》:“鬒髮如云,不屑髢也。” 毛 传:“如云,言美长也。”
(3).比喻德化广大。《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偈颂十二首]秋天
秋季
[偈颂十二首]昼夜
(1) 白昼与夜晚
不分昼夜
昼夜营业
死生,昼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昼夜搒讯。——《明史》
(2) 又
昼夜不息
昼夜巡扰。——《广东军务记》
[偈颂十二首]方才
(1)
(2) 时间刚过去不久;适才
您方才干吗去了
雨村道:[方才何故不令发签?]——《红楼梦》
(3) 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跟[才]相同而语气稍重
直到下雨,她方才进屋
[偈颂十二首]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偈颂十二首]虚空
心中无着落
[偈颂十二首]透过
通过
月光透过薄云淡淡地洒在湖面上
[偈颂十二首]威音
见“ 威音王佛 ”。
[偈颂十二首]凯歌
(1) 得胜时所唱的歌
为了欢呼解放,他们同声高唱凯歌
(2) 歌唱胜利
[偈颂十二首]风颠
疯癫。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四折:“諕的他对面无言,有似风颠。”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三朝要典》:“是其叙述,已极支离,,虽未必教导之伪辞,要不过风颠之譫语。”
宋代,释如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