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守岁]守岁原文
岁云莫矣谁能守,唯有此心初不移。
宇宙随流任尔去,虚空对面即吾师。
三杯醉倒聊从俗,一点灵明欲语谁。
来日日新无限事,归根一笑彼安知。
[守岁]诗词问答
问:守岁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守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
[守岁]苏辙守岁 书法图
守岁书法作品
[守岁]参考注释
[守岁]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守岁]随流
(1).应和合拍。《文选·宋玉<高唐赋>》:“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李善 注:“鸟之哀鸣,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随流者,随鸟类而成曲也。”
(2).随着江水流到之处。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於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之所被,罔不披靡。”
(3).顺应潮流。 唐 薛逢 《酬牛秀才登楼见示》:“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清 曹寅 《东城泛舟至斋僧馆诵愚山先生荣园句和雪坪来韵》:“即赏感前修,随流问时派。”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公薨,人无知不知,皆喟然曰:‘古君子不存於今。’然公独其形质亡耳。浩浩然随流平进,而不攓撅於升降也。”
[守岁]虚空
心中无着落
[守岁]对面
(1)
(2) 对门
他就住在对面
(3) 当面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正前方
杨志却待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水浒传》
[守岁]从俗
(1).依从习俗。《礼记·曲礼上》:“礼从宜,使从俗。” 北齐 刘昼 《新论·随时》:“故《易》贵随时,《礼》尚从俗,适时而行也。”
(2).顺从时俗。《楚辞·离骚》:“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求安之士乃诡志以从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官制废久矣,今其名称讹谬者多,虽士大夫皆从俗,不以为怪。” 清 恽敬 《与朱干臣》:“吾弟前书称老夫子大人,鄙意颇不愿从俗。” 鲁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我是就世俗一般而言,所以也姑且从俗。”
[守岁]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守岁]灵明
(1).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 。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守岁]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守岁]无限
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守岁]归根
(1) 总结;归结
讲了这么多,归根一句话就是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2) 回归原地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在海外飘泊数十年,我朝思暮想的就是回到祖国
宋代,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