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挽词·其五】作者:释道潜 朝代:宋代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东坡先生挽词·其五原文
一时英俊附门墉,兄弟从来号两龙。
雄辩未饶端木赐,题评肯下郭林宗。
精神烱烱风前鹤,操节棱棱雪后松。
无复胜游参杖屦,追云弄月更雍容。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诗词问答
问:东坡先生挽词·其五的作者是谁?答:释道潜
问:东坡先生挽词·其五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东坡先生挽词·其五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释道潜的名句有哪些?答:释道潜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冬韵
2. 按:以上原连作一首,据四库本分作五首。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参考注释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英俊
(1) 才智过人的
英俊青年
(2) 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
英俊的小伙子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门墉
(1).门口墙边。《南史·循吏传·杜骥》:“帝微行,夜輒在 幼文 门墉间听其絃管。”
(2).指门和墙。 宋 曾巩 《洪州东门记》:“在《雅》之《绵》, 古公亶父 徙宅於 岐 ,作为宫室,门墉得宜应礼。”
(3).指门庭之间。 唐 郑谷 《叙事感恩上狄右丞》诗:“半生悲逆旅,二纪间门墉。”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两龙
喻指两个豪杰。《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陈胜 项梁 之起,少年或谓 越 曰:‘诸豪杰相立畔 秦 , 仲 可以来,亦效之。’ 彭越 曰:‘两龙方鬭,且待之。’” 唐 王无竞 《北使长城》诗:“胡尘未北灭, 楚 兵遽东起。六国復嚣嚣,两龙鬭觺觺。”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雄辩
雄健的辩论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端木
复姓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题评
品评。 宋 曾巩 《襄州回相州韩侍中状》:“敢期赐教,出自过恩。形意爱之拊循,枉题评之奬引。” 元 郝经 《怀素青帘斗将二帖歌》:“见我酒酣使题评,快饮数钟浇枯喉。”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操节
操守,气节。《后汉书·儒林传下·楼望》:“操节清白,有称乡閭。”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神庙 大不乐,遂復听其去,然重其操节,且约再召期。”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棱棱
(1) 形容严寒
棱棱霜气
(2) 威严的样子
目光棱棱
(3) 形容瘦削
瘦骨棱棱的老马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胜游
(1).快意的游览。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 金 元好问 《探花词》:“美酒清歌结胜游,红衣先为渚莲愁。” 明 杨慎 《自香松堡至金龙哨》诗:“云隈月渚两风流,并马探春亦胜游。” 阿英 《盐乡杂信》十一:“觉得今日的胜游,其结果,不过是增加来日的悲痛而已。”
(2).指胜游之地。 唐 韩愈 《秋字》诗:“莫以 宜春 远,江山多胜游。”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 徽宗 艮岳 为胜游六七,曰 跃龙涧 、 漾春坡 、 桃花闸 、 雁池 、 迷真洞 ,其餘胜跡不可殫记。”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杖屦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追云
形容迅疾。《英烈传》第十回:“那 再成 挺出夙昔威风,驾着那追云的黑马,向前把先锋一刀,取了首级。”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弄月
赏月。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诗》之六:“大妇初调筝,中妇饮歌声,小妇春粧罢,弄月当宵楹。”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 涇溪 。” 明 陈自得 《太平仙记》第一折:“他也曾弄月筛金在鹊桥。”
[东坡先生挽词·其五]雍容
(1) 形容仪态温文大方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汉书·薛宣传》
雍容有礼
雍容华贵
(2) 舒缓;从容不迫
从车骑,雍容闲雅其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雍容大方
东坡先生挽词,宋代,释道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