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李肯齐】作者:李思衍 朝代:宋代
[吊李肯齐]吊李肯齐原文
天地由来有废兴,义无两大一身轻。
封疆社稷若不死,妇女须眉安用生。
纽解三网重接续,灰寒万劫独光明。
便当配食三闾庙,启迪民彝见太平。
[吊李肯齐]诗词问答
问:吊李肯齐的作者是谁?答:李思衍
问:吊李肯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思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思衍
[吊李肯齐]李思衍吊李肯齐 书法图
吊李肯齐书法作品
[吊李肯齐]参考注释
[吊李肯齐]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吊李肯齐]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吊李肯齐]废兴
(1).盛衰;兴亡。《孟子·离娄上》:“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於己。” 清 洪昇 《京东杂感》诗:“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 * 《八十抒怀》诗:“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2).指官吏的晋升和黜退。《周礼·地官·遂大夫》:“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
[吊李肯齐]两大
两者并大。《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物莫能两大, 陈 衰,此其昌乎!”《孔子家语·本姓解》:“夫物莫能两大,吾闻圣人之后而非继世之统,其必有兴者焉。” 唐 杜甫 《草堂》诗:“其势不两大,始闻蕃 汉 殊。”
[吊李肯齐]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吊李肯齐]封疆
(1) 分封土地的疆界;分封的疆界,界域的标记,聚土而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孙丑下》
(2) 将某一地区全权交给官吏管理
封疆大元帅
执掌封疆之印
[吊李肯齐]社稷
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 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吊李肯齐]若不
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吊李肯齐]妇女
成年女子的统称
[吊李肯齐]须眉
(1)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曹雪芹《红楼梦》
(2) 胡须和眉毛
[吊李肯齐]接续
跟前面的相连续
接续而来
[吊李肯齐]万劫
(1).亦作“ 万刼 ”。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俱处三界,独与神游,包括四天,卷舒万劫。”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故佛説此等,真可畏怖,一念差失,万劫堕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吸一滴之甘泉,津含万刼;吞盈掬之玉粒,腹果千春。” 许地山 《空山灵雨·<心有事>诗》:“你这样做,虽经万劫也不能遂愿。”
(2).种种灾难;许多灾难。 元 祖铭 《宴坐峰》诗:“道人此宴坐,一念万劫融。” 明 李开先 《十一煞·赠康对山》套曲:“千盘万折连云栈,万劫千灰枉死城,糊突梦谁能醒。” 清 方文 《舟中有感》诗:“万劫不烧唯富贵,五伦最假是君臣。”
[吊李肯齐]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义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4)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吊李肯齐]便当
可随身携带的盒饭干粮
两个女儿都已上中学,每天自己准备自己的便当
[吊李肯齐]食三
蚕经过三眠三度进食。谓已接近生命之终了。 宋 王十朋 《三月晦日与同舍送春于梅溪因序齿分韵》:“却因送别还惊我,我境如蚕已食三。”
[吊李肯齐]启迪
开导;启发
人的慈悲能够启迪人的心灵
[吊李肯齐]民彝
犹人伦。旧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 * 道德准则。《书·康诰》:“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 孔 传:“天与我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废弃不行,是大灭乱天道。” 宋 叶适 《<归愚翁文集>序》:“天下以佞諛鄙浅成俗,岂惟圣贤之常道隐,民彝併丧矣。” 清 钱谦益 《嘉议大夫叶公墓志铭》:“公生平学问,躬行实践,信心为己,感民彝,痛国是,是是非非,如风檣弦矢,触而必发,岂有意与党人争胜负哉?”
[吊李肯齐]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宋代,李思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