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作者:宋太宗 朝代:宋代
[逍遥咏]逍遥咏原文
於身日益但多为,贤圣何曾免是非。
大道几时明鄙隔,真宗隐显在玄机。
周知物理通还感,俯仰从来有顺违。
宜且守恒存礼让,难中轻重两相依。
[逍遥咏]诗词问答
问:逍遥咏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问:逍遥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太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太宗
[逍遥咏]参考注释
[逍遥咏]日益
一天更比一天有所增益
我们的队伍日益壮大
[逍遥咏]贤圣
(1).道德才智极高。《六韬·盈虚》:“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盖 太姜 渊智非常,虽 太王 之贤圣,亦与之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念叠矩重规,当贤圣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战国策·赵策二》:“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闻; 鲁国 巖巖,贤圣之餘风可坠。”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六岁受《孝经》、《论语》,以古贤圣自期。”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参见“ 贤人 ”。
[逍遥咏]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逍遥咏]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逍遥咏]大道
(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逍遥咏]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逍遥咏]真宗
释道两教谓所持的真正宗旨;正宗。 唐 张九龄 《敕岁初处分》:“我 玄元皇帝 著《道德经》五千文,明乎真宗,致於妙用。” 唐 孟郊 《夏月谒智远禅师》诗:“謁师见真宗,何必千万劫?”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 朱大祺 ﹞徒步至 嵩山 东岳庙 謁 北摩禪师 。居一年,尽得 少林 真宗。”
[逍遥咏]隐显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逍遥咏]玄机
(1) 佛家、道家称奥妙的道理
(2) 神妙的机宜
不露玄机
[逍遥咏]周知
普遍知道;使普遍知道
众所周知
[逍遥咏]物理
(1) 事物的内在规律或道理
人情物理
(2) 物理学
[逍遥咏]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逍遥咏]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逍遥咏]守恒
(数值)保持恒定不变
热量守恒
[逍遥咏]礼让
守礼谦让
[逍遥咏]轻重
(1) 重量的大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这两只箱子轻重不一样
(2) 情况严重程度的深浅,事情的主次
工作要分轻重缓急,不能一把抓
(3) 恰当或合适的性质或状态;适当限度或分寸
小孩子说话不知轻重
(4) 意义的大小
轻重固何如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逍遥咏]相依
互相靠对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为命
宋代,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