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赋得坦坦荡荡】_乾隆 | 清代

【赋得坦坦荡荡】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赋得坦坦荡荡]赋得坦坦荡荡原文

演漾披琳沼,豁庨敞网轩。

息躬喜疏朗,游目鲜嚣烦。

俯仰四临具,括包一理存。

无私参义府,顺应涤情源。

玩物宁堪贵,甄心略可论。

嘉兹君子德,倬彼圣人言。

[赋得坦坦荡荡]诗词问答

问:赋得坦坦荡荡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赋得坦坦荡荡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赋得坦坦荡荡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赋得坦坦荡荡]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三

[赋得坦坦荡荡]参考注释

[赋得坦坦荡荡]演漾

(1).水波荡漾。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五:“汎汎乘轻舟,演漾靡所望。”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泉渠演漾。”

(2).飘摇貌。 唐 张籍 《登楼寄胡家兄弟》诗:“独上西楼尽日閒,林烟演漾鸟蛮蛮。” 宋 欧阳修 《龙溪》诗:“潺潺出乱峰,演漾緑萝风。”

[赋得坦坦荡荡]豁庨

深邃高峻貌。 清 黄景仁 《涂山禹庙》诗:“宫殿相望同豁庨,承尘玉座垂蠨蛸。”

[赋得坦坦荡荡]敞网

敞罔。失意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郑生夫妇》:“﹝ 郑生 ﹞才观灯殿上,忽觉神思敞网,亟归,已发狂妄语。”参见“ 敞罔 ”。

[赋得坦坦荡荡]疏朗

亦作“疎朗”。亦作“踈朗”。1.开阔清亮。多形容眉目清秀。《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鬚长四尺,甚有威望。”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邈哉 崔生 ,体正心直。天骨踈朗,墙宇高嶷。忠存轨迹,义形风色。”《晋书·王敦传》:“ 敦 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旧唐书·良吏传下·张知謇》:“仪质瓌伟,眉目疏朗,晓于玄理,清介自守。”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美人眉宇定疏朗,才许縹緲而娉姈。”

(2).俊爽;爽朗。《晋书·桓玄传》:“及长,形貌瓌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疎朗者语畅,沉着者语深。”

(3).指文气豪放。 缪荃荪 《宋元词四十家序》:“其论 南 宋 词人, 姜 张 并举……又论 长公 疏朗, 稼轩 沉雄。”

(4).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有瑟瑟幕……轻明虚薄,无以为比,向空张之,则疎朗之纹,如碧丝之贯真珠,虽大雨暴降,不能溼溺,云以鮫人瑞香膏傅之故也。”一本作“踈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有堂三楹横其前,下临絶壁。其堂窗櫺疎朗,如浮坐云端,可称幽爽。”

(5).淡雅清朗。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鲍楷 ﹞画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润,得古人意。”

[赋得坦坦荡荡]游目

放眼远眺

游目苍穹

[赋得坦坦荡荡]嚣烦

喧闹烦杂。 汉 徐干 《中论·修本》:“道之於人也,其简且易耳……非若求盈司利之竞逐嚣烦也。” 唐 张籍 《三原李氏园宴集》诗:“暮春天早热,邑居苦嚣烦。” 清 钮琇 《觚賸·蛟桥幻遇》:“如是月餘,颇厌嚣烦,挈婢辞去。”

[赋得坦坦荡荡]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赋得坦坦荡荡]四临

四面逼近。《南史·宋纪上·武帝》:“公蒐乘秣马,敻入远疆,衝櫓四临,万雉俱溃,拓土三千,申威龙漠。” 唐 陆贽 《安抚淮西归顺将士百姓赦》:“今王师四临,所至剋捷,将士百姓,款附甚多。”《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请加戍 剑南 、 西山 、 涇原 等州, 安西 镇守,扬兵四临……可以立功云。”

[赋得坦坦荡荡]一理

(1).同一准则。《吕氏春秋·审分》:“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 高诱 注:“身治则国治,故曰一理之术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然则八代之制,几可以一理贯。” 刘良 注:“一理谓合典则也。”《二程遗书》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明 胡居仁 《居业录·心性》:“天地人物,分虽不同,同此一理。”

(2).一个道理。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验。” 宋 真德秀 《问格物致知》:“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宣和遗事》前集:“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

(3).同一地理区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 吴 与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吴 侵伐,大过五也。”

(4).温习一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赋得坦坦荡荡]无私

(1) 不只是顾自己的利益

无私奉献

(2) 没有私心

[赋得坦坦荡荡]义府

义理之府藏。常指《诗》《书》而言。《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 南朝 梁元帝 《侍中吴平光侯墓志》:“学兼义府,谈均理窟。”

[赋得坦坦荡荡]顺应

顺着某种趋势去适应

顺应时代的潮流

[赋得坦坦荡荡]玩物

(1).供玩弄、玩赏的人或器物。《晏子春秋·外篇上八》:“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鳧雁,食以菽粟。”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石中获小龟》:“五六人乘间於 洛 滨,选拣白石为玩物。” 鲁迅 《徬徨·祝福》:“ 祥林嫂 ,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玩物……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2).观赏景物。 晋 陆云 《高冈》诗:“幽居玩物,顾景自颐。” 宋 王安石 《饭祈泽寺》诗:“玩物岂能留,干时吾自懒。” 明 何景明 《画马行》:“吁嗟玩物竟何益,遗跡徒使丹青播。”

(3).指沉迷于所好之物。

(4).犹玩世。谓以游戏态度对待事物。 宋 叶适 《故宝谟阁赵公墓志铭》:“然是人也,与世务常多闕短,而精通流速者,挟己长以玩物矣。”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以若所云,则是至圣删诗,不免玩物,‘五经’传世,其一可废,岂不谬哉!”

[赋得坦坦荡荡]心略

心计,心智。《文选·枚乘<七发>》:“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 李周翰 注:“心略,心计也。”

[赋得坦坦荡荡]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赋得坦坦荡荡]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

  • 【望海峰四依皇祖元韵】_乾隆 | 清代
  • 【望海峰四依皇祖元韵】_乾隆 | 清代 >> 【望海峰四依皇祖元韵】_乾隆 | 清代...

  • 【松花石屏歌】_乾隆 | 清代
  • 【松花石屏歌】_乾隆 | 清代 >> 【松花石屏歌】_乾隆 | 清代...

  • 【咏檀玉莲朵如意】_乾隆 | 清代
  • 【咏檀玉莲朵如意】_乾隆 | 清代 >> 【咏檀玉莲朵如意】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