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_蒋春霖 | 清代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作者:蒋春霖 朝代:清代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原文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
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
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诗词问答

问:卜算子·燕子不曾来的作者是谁?答:蒋春霖
问: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卜算子·燕子不曾来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蒋春霖的名句有哪些?答:蒋春霖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书法图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_蒋春霖 | 清代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书法作品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译文和注释

译文
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没有来,只是阴雨连绵,一片幽暗。院中一个角落的栏杆处,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飘飘零零,标志着春天已经迟暮。
挥泪告别东风,用酒来祭纷纷扬扬的飞絮。传说柳絮杨花飞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飞向天涯去。

注释
《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此调始于苏轼。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阴阴:形容阴暗的样子。
阑(lán)干:栏杆。
落华:即落花。
弹泪:掉泪,流着眼泪。
东风:春风。这里借指春天。
飞絮(xù):飞舞的柳絮。
化了浮萍(fú píng):古人以为柳絮落水化为浮萍。
莫:不如。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诗文赏析

愁苦之写,后来居上。这除了艺术的成熟及积累诸因素外,重要的是感受的深化,而感受的深化又表现着才士境遇困顿的现象的加剧。所以,沿流溯讨“士”的发自心底的哀叹,能清晰地了解封建社会日益衰朽而心灵压抑愈烈的轨迹。此词所表现的衰世漂泊的凄苦,具有浓重的世纪末情调。警策之句是“化了浮萍也是愁”,这表达的是一种窘迫无路、无法解脱痛苦的极致语。作者心头的凄苦能得化解则尚存生机,还有转机。无以化解,即使转化了仍是愁境甚或更见愁苦,那就不能有什么生趣。结局是一段无异,也不必继续飘泊天涯了。这末两句有回环之势寓于平易语中:飞絮是愁,浮萍是愁,飘荡或衰落,形态虽异,终端一致。在作者看来,飘泊多苦,前途无望,际遇难免,迟“化”不如早“化”,早“化”或还略胜迟“化”,可省却跋涉、遭人摆布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诗话》卷五说得准确:“鹿潭穷愁潦倒,抑郁以终,悲愤慷慨,一发于词,如《卜算子》云云,何其凄怨如此!”

,,,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_蒋春霖 | 清代
  • 【夜雨(七月初三日)】_乾隆 | 清代
  • 【夜雨(七月初三日)】_乾隆 | 清代 >> 【夜雨(七月初三日)】_乾隆 | 清代...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_蒋春霖 | 清代
  • 【古风十三首·其二】_乾隆 | 清代
  • 【古风十三首·其二】_乾隆 | 清代 >> 【古风十三首·其二】_乾隆 | 清代...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_蒋春霖 | 清代
  • 【卜算子·千古李将军】_辛弃疾 | 宋代
  • 【卜算子·千古李将军】_辛弃疾 | 宋代 >> 【卜算子·千古李将军】_辛弃疾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