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作者:刘一止 朝代:宋代
[望海潮]望海潮原文
东郊人报,春风消息,先归御柳宫梅。
残雪恋枝,轻阴阁雨,郁葱瑞气佳哉。
清晓九门开。
听舜韶声举,迤逦天街。
双阙连云,六鳌横海驾峰来。
华灯竟簇楼台。
正丰年共乐,欢意徘徊。
帘卷弄妆,尘香趁马,轻寒细入人怀。
争待凤舆回。
看一天星斗,移下蓬莱。
是处歌谣,太平声入万年杯。
[望海潮]诗词问答
问:望海潮的作者是谁?答:刘一止
问:望海潮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望海潮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一止的名句有哪些?答:刘一止
[望海潮]刘一止望海潮 书法图
望海潮书法作品
[望海潮]参考注释
[望海潮]郊人
(1). 周 代谓郊学中有小才技艺可以选用的人。《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三而有一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 孔颖达 疏:“国子学士,未官之前,俱为俊选;而以小才技艺者,未官之前,而不得同为俊选,但名曰郊人,言其犹在郊学也。”参见“ 郊学 ”。
(2).郊野居民,农人。《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使事毕,适郊人献合欢橘至, 灵王 先以一枚赐 婴 ( 晏婴 ), 婴 遂带皮而食。”
[望海潮]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望海潮]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望海潮]御柳
(1).宫禁中的柳树。 唐 沉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诗:“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礼闈。” 唐 曹松 《长安春日》诗:“御柳舞着水,野鶯啼破春。”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之六:“ 上林 春去宫花落, 金水 霜来御柳黄。”
(2).树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今 闽 中有一种柳,其叶如松,而垂长数尺,其榦亦与柳不类。俗名为御柳。”
[望海潮]宫梅
皇宫中栽植的梅花。 宋 杨冠卿 《西江月》词:“罗袜浪传仙子,宫梅休写华光。”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 丁野堂 ,名未详,住 庐山 清虚观 。善画梅竹, 理宗 因召见,问曰:‘卿所画者,恐非宫梅?’对曰:‘臣所见者,江路野梅耳。’遂号 野堂 。”
[望海潮]残雪
尚未化尽的雪。 唐 杜审言 《大酺》诗:“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唐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诗:“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氷流。” 明 文徵明 《除夕》诗:“腊意亦知人恋岁,为留残雪隔年看。”
[望海潮]轻阴
(1).淡云,薄云。 唐 刘禹锡 《秋江早发》诗:“轻阴迎晓日,霞霽秋江明。”
(2).疏淡的树荫。与浓荫相对。 南朝 梁 柳恽 《长门怨》诗:“秋风动桂树,流月摇轻阴。” 唐 李商隐 《题小松》诗:“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3).微阴的天色。 唐 张旭 《山中留客》诗:“山光物态弄春暉,莫为轻阴便拟归。” 宋 贺铸 《剪朝霞·牡丹》词:“云弄轻阴穀雨乾,半垂油幕护残寒。” 清 李慈铭 《鉴湖柳枝词》:“家家门巷正啼鶯,取次轻阴间嫩晴。”
[望海潮]郁葱
(1) 指树林等茂盛
竹树郁葱
(2) 比喻气盛的样子
[望海潮]瑞气
吉祥之气
霞光瑞气
[望海潮]清晓
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清晓的微风,略带凉意
[望海潮]九门
(1).禁城中的九种门。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田猎、罝罘、罗罔、毕翳、餧兽之药,毋出九门。” 郑玄 注:“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雉门也、库门也、皋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也、关门也。”后用以称宫门。 唐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九门洞启延高论,百辟联行挹大儒。” 唐 韩愈 《贺雨表》:“中使才出于九门,阴云已垂于四野。”
(2).指宫禁。 唐 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鐘多。” 宋 王谠 《唐语林·识度》:“月餘,九门内勾出数十万贯。”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宫柳垂垂碧照室,九门深处五云红。”
(3).借指天子。 唐 戴叔伦 《送崔拾遗峒江淮访图书》诗:“九门思諫议,万里採风謡。”
(4).指旧 北京 外城的九个门。 明 史玄 《旧京遗事》:“京师大城一重,周四十五里,城九门周正如印。南头 正阳 崇文 宣武 三门;东头 朝阳 东直 二门;西头 阜城 西直 二门;北头 德胜 安定 二门。”
(5).天门。 唐 李白 《梁甫吟》:“閶闔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閽者怒。” 宋 梅圣俞 《冬雷》诗:“欲扣九门陈,恨身无鸟羽。”
(6).借指九天。 唐 钱起 《秋霖曲》:“圣主旰食忧元元,秋风苦雨暗九门。” 前蜀 韦庄 《终南山二十韵》:“雨侵诸县黑,云破九门青。”
[望海潮]舜韶
即《韶》乐,传说 虞舜 所作。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序》:“夫乐者…… 尧 作《大章》, 舜 作《韶》。” 南朝 梁 简文帝 《上皇太子玄圃讲颂启》:“窃以 舜 《韶》始唱, 灵仪 自舞。”
[望海潮]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望海潮]天街
(1).星名。《史记·天官书》:“昴毕閒为天街。” 张守节 正义:“天街二星,在毕昴閒,主国界也。街南为 华夏 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析木天街,星宿清润;北岳 医閭 ,神鬼受职。”
(2).京城中的街道。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之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元 汤式 《端正好·元日朝贺》套曲:“贺三阳万国来朝,践天街车马知多少,端的便塞满 东华 道。” 清 钮琇 《觚賸·燕京元夜词》:“京城元夜,妇女连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 正阳门 下摸钉乃回。”
[望海潮]双阙
(1).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两宫遥相望,双闕百餘尺。” 唐 吴融 《送僧归破山寺》诗:“别来双闕老,归去片云閒。”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千山翫迴转,双闕开嶙峋。”
(2).借指宫门。 唐 广宣 《驾幸天长寺应制》诗:“宸游双闕外,僧引百花间。”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过於双闕,未尝一对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闕间。” 唐 杜甫 《承间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十:“意气即归双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鳌 注:“双闕,谓都中。” 明 戴缙 《楚江旅怀》诗:“客梦悬双闕,乡心逐五羊。”
[望海潮]连云
与天空之云相连。形容高远,众多。《文选·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 张铣 注:“阁高故称连云。” 唐 白居易 《李白墓》诗:“ 採石 江边 李白 坟,遶田无限草连云。” 元 周霆震 《宿州歌》:“万骑连云发 蜀 都, 宿州 一掷拟摴蒲。”
[望海潮]六鳌
亦作“ 六鰲 ”。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登高丘,望远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赠镇府》诗:“六鼇还镇澥,八柱独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诗》:“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貔貅走六鰲。”
[望海潮]横海
(1). 汉 将军名号。谓能横行海上。《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将军 韩説 …… 元鼎 六年,以待詔为横海将军,击 东越 有功,为 按道侯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江夏 、 襄阳 诸军,横截 湘 沅 ,以临 豫章 ;楼船横海之师,直指 吴会 。” 刘良 注:“楼船、横海皆将军号也。” 唐 刘长卿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横海,荒祠拜 伏波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蕆勛。”
(2).横行海上。 晋 木华 《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扤孤游。” 宋 朱敦儒 《水龙吟》词:“玉凤凌霄,素虯横海。”
[望海潮]华灯
(1) 灯光
华灯初上
(2) 雕饰华美而光辉灿烂的灯
[望海潮]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望海潮]丰年
丰硕的年景;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
[望海潮]欢意
欢乐的意兴。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千钟委於富僧,欢意畅於容髮。” 宋 沉遘 《送许当通判泉州》诗:“欢意我已衰,壮心君益遒。” 宋 李清照 《蝶恋花》词:“永夜懨懨欢意少,空梦 长安 ,认取 长安 道。”
[望海潮]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望海潮]弄妆
亦作“ 弄粧 ”。妆饰,打扮。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懒起画蛾眉,弄粧梳洗迟。” 宋 张先 《天仙子·观舞》词:“十岁手如芽子笋,固爱弄妆偷傅粉。” 宋 尤袤 《德翁有诗再用前韵》:“陇上已惊传信晚,樽前只想弄粧迟。”
见“ 弄妆 ”。
[望海潮]尘香
指一种粉末状的香料。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尘香》:“ 陈 宫人卧履,皆以薄玉花为饰,内散以龙脑诸香屑,谓之尘香。”
[望海潮]轻寒
微寒。 南朝 梁简文帝 《与萧临川书》:“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 明 刘基 《春晓》诗:“踈雨随风过,轻寒薄暮归。” 胡怀琛 《春日寄家兄闽中》诗:“薄酒成孤坐,轻寒悵远离。”
[望海潮]人怀
人心,人的情绪。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洪潦浩方割,人怀昬垫情。”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殊不知末习浇漓,人怀厌怠。”
[望海潮]凤舆
即凤辇。古代帝王的车乘。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通籍蟠螭印,差肩列凤舆。” 浦起龙 心解:“凤舆,天子之輦。”
[望海潮]一天星斗
(1).满天星星。 唐 李中 《江行夜泊》诗:“半夜风雷过,一天星斗寒。” 宋 蔡伸 《蓦山溪》词:“散髮步闲亭,对荧荧,一天星斗。”《水浒传》第五二回:“少顷,雨过云收,復见一天星斗。”
(2).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后以“一天星斗”形容文章华美。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万里雷霆驱号令,一天星斗焕文章。”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
(3).方言。谓事情杂乱难理,见 清 范寅 《越谚》卷上。
(4).犹言满城风雨。 陈源 《西滢闲话·一天星斗》:“我们不能看见他批评政府说得痛快,便拍手佩服他的勇气,一朝批评学界有了几句过激的话,便闹出‘一天星斗’来。”
[望海潮]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望海潮]是处
(1).到处;处处。《南齐书·虞玩之传》:“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陈毅 《六国之行》诗:“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2).犹言紧要关头。《水浒传》第十三回:“将臺上忽的一声锣响, 杨志 和 索超 斗到是处,各自要争功,那里肯回马。”
[望海潮]歌谣
随口唱出的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等
[望海潮]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望海潮]万年
极其久远的年代
刘一止,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