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馆午憩】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蓬莱馆午憩]蓬莱馆午憩原文
驿门系马听蝉吟,翻动平生万里心。
桥畔笛声催日落,城边草色带烟深。
关河历历功名晚,岁月悠悠老病侵。
忆戍梁州如昨日,凭阑西望一沾襟。
[蓬莱馆午憩]诗词问答
问:蓬莱馆午憩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蓬莱馆午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蓬莱馆午憩]陆游蓬莱馆午憩 书法图
蓬莱馆午憩书法作品
[蓬莱馆午憩]参考注释
[蓬莱馆午憩]驿门
驿站的大门。 唐 王昌龄 《九江口作》诗:“驛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叱起 沉衍 ,令梟首於驛门外,举酒与诸公尽欢。” 清 薛所蕴 《驿卒词》:“五更三点不交睫,头枕驛门候消息。”
[蓬莱馆午憩]系马
(1).指在厩内系养的良马。《国语·齐语》:“ 狄 人攻 卫 , 卫 人出庐于 曹 , 桓公 城 楚丘 以封之。其畜散而无育, 桓公 与之繫马三百。” 韦昭 注:“繫马,良马在闲,非放牧者。”《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繫马千駟弗视也。”
(2).拴马。 晋 刘琨 《扶风歌》:“繫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唐 杜甫 《谒先生庙》诗:“絶域归舟远,荒城繫马频。” 元 虞集 《寄丁卯进士萨都剌天锡》诗:“投壶深竹里,繫马古松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经由古寺,繫马门外,暂憩止。”
[蓬莱馆午憩]蝉吟
蝉鸣。蝉声悠曳多情味,故云。 汉 徐干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緜緜成韵。” 后蜀 顾夐 《临江仙》词:“蝉吟人静,残日傍,小窗明。”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端阳游赏》:“蝉吟凉杪,蝉吟凉杪,燕遶疏帘日色高。”《花月痕》第五二回回目:“故人麟阁千秋重,遗蜕蝉吟一壳轻。”
[蓬莱馆午憩]翻动
(1) 拨动某物微粒或部分的相对位置
翻动表土层
(2) 变动原来的位置
带着它到钢琴那里,翻动着书页找那个地方
[蓬莱馆午憩]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蓬莱馆午憩]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蓬莱馆午憩]日落
太阳西沉
[蓬莱馆午憩]关河
关塞;关防。泛指山河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宋· 柳永《八声甘州》
[蓬莱馆午憩]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蓬莱馆午憩]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蓬莱馆午憩]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蓬莱馆午憩]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蓬莱馆午憩]老病
(1).年老多病。《汉书·韦贤传》:“时 贤 七十餘,为相五岁, 地节 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后汉书·应劭传》:“故 胶西 相 董仲舒 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 张汤 亲至陋巷,问其得失。”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旧病。曾经患过而未根治的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 陈先生 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
[蓬莱馆午憩]梁州
(1).古九州之一。《书·禹贡》:“ 华 阳 黑水 惟 梁州 。” 孔 传:“东据 华山 之南,西距 黑水 。”
(2). 唐 教坊曲名。后改编为小令。 唐 顾况 《李湖州孺 * 筝歌》:“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 秦 隔。” 宋 梅尧臣 《莫登楼》诗:“腰鼓百面红臂韝,先打《六么》后《梁州》。”参阅 唐 张固 《幽闲鼓吹·元载》。参见“ 梁州令 ”。
[蓬莱馆午憩]昨日
昨天
[蓬莱馆午憩]凭阑
见“ 凭栏 ”。
[蓬莱馆午憩]沾襟
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庄子·应帝王》:“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壶子 。” 唐 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瞻山而陨涕,抚草木而沾襟。”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