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原文
忆昔江南泛綵舟,太平风月漫夷犹。
严陵台上留连赋,武穆祠前感慨留。
北固放歌山月晓,西湖濯足藕花秋。
如今再拟经行处,只恐风波易白头。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诗词问答
问: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问: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参考注释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夷犹
(1) 犹豫迟疑不前。也作[夷由]
(2) 从容不迫
双桨小船夷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陵台
(1).即陵署。 唐 开元 十三年改陵署为陵台。《新唐书·礼乐志四》:“ 贞元 四年,国子祭酒 包佶 言:‘岁二月、八月,公卿朝拜诸陵,陵臺所由导至陵下,礼略无以尽恭。’”参见“ 陵署 ”。
(2).陵墓。《宋史·礼志二五》:“陵臺三层正方,下层每面长九十尺。” 明 张居正 《孝恪皇太后迁祔挽歌》之六:“綵云偏有意,来去遶陵臺。”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感慨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变知人心啦!”——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北固
山名。固,也写作“顾”。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东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 南朝 梁武帝 曾登此山,谓可为 京口 壮观,改曰“北顾”。参阅《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登 北 固 望海云” 刘孝标 注引《南徐州记》、《南史·临川静忠王宏传》。 元 萨都剌 《偕曹克明登北固楼》诗:“ 江南 三月万花柳, 北固山 头一回首,东风吹緑 扬子江 ,灧灧红波泻春酒。”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放歌
放声歌唱
放歌一曲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濯足
语出《孟子·离娄上》:“ 沧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本谓洗去脚污。后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退不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濯足夜滩急,晞髮北风凉。”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藕花
荷花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宋· 李清照《漱玉词·如梦令》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经行
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
雁荡经行云漠漠。——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次李商隐无题韵四首·其四]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明代,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