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秋怀]秋怀原文
月出照北堂,光华满阶墀。
凉风从西至,草木日夜衰。
桐柳减绿阴,蕙兰消碧滋。
感物私自念,我心亦如之。
安得长少壮,盛衰迫天时。
人生如石火,为乐常苦迟。
[秋怀]诗词问答
问:秋怀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秋怀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秋怀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
全唐诗
[秋怀]参考注释
[秋怀]北堂
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以代称母亲
妇洗在北堂。——《仪礼·士昏礼》
[秋怀]光华
光彩明丽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尚书大传》
[秋怀]阶墀
台阶。亦指阶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尧 陵东城西五十餘步, 中山夫人 祠, 尧 妃也,石壁阶墀仍旧。”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飭躬趋馆舍,拜手挹阶墀。”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钓者: 南后 和三闾大夫便立在明堂的阶墀上看我们跳神。”
[秋怀]凉风
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秋怀]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秋怀]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秋怀]蕙兰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花,色黄绿,有香味,庭园栽植,可供观赏。《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濯缨醴泉,被服蕙兰。” 晋 陆机 《鳖赋》:“咀蕙兰之芳荄,翳华藕之垂房。” 宋 邹浩 《四柏赋》:“蕙兰馥鬱乎亭槛,锦綺焜煌乎涂泥。”
(2).喻芳洁纯美。多指女子。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杏脸桃腮,又当有松筠节操,蕙兰襟怀。”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却喜姬人 顾氏 ,冰雪聪明,蕙兰心性。”
[秋怀]碧滋
形容草木翠绿而润泽。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华<离情>》:“庭树发红彩,闺草含碧滋。” 唐 钱起 《秋馆言怀》诗:“蟋蟀已秋思,蕙兰仍碧滋。”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六:“含桃粲朱实,杜若怀碧滋。”
[秋怀]感物
(1).谓有感于怪异之事。《文选·班彪<王命论>》:“是以 王 武 感物而折契, 吕公 覩形而进女。” 李善 注:“《汉书》曰: 高祖 常从 王媪 、 武负 貰酒,时饮醉卧, 武负 、 王媪 见其上常有怪。”
(2).见物兴感。 唐 韩愈 《荐士》诗:“念将决焉去,感物增恋嫪。”《诗刊》1977年第11期:“即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感物咏志耳。”
(3).感动或感化他物。 汉 班固 《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后汉书·邳彤传》:“一夫荷戟大呼,则千里之将无不捐城遁逃,虏伏请降。自上古以来,亦未有感物动民其如此者也。” 明 刘基 《书绍兴府达鲁花赤九十子阳德政诗后》:“政之感人,犹气之感物也。”
[秋怀]私自
(1) 自己偷偷地不让人知道
私自跑到外国去了
他们俩私自来往
私自拿我的书
(2) 个人的,自己的
平儿笑道:[我那个私自另外有了,这是官中的,也该出一分。]——《红楼梦》
[秋怀]长少
年长者和年轻者。《晏子春秋·谏上十一》:“长少行其道,宗孽得其伦。”《史记·礼书》:“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南史·谢庄传》:“仕者不拘长少,莅人以三周为满, 宋 之善政于是乎衰。”
[秋怀]盛衰
兴胜和衰败
[秋怀]天时
(1) 自然运行的时序
天时有愆伏。——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今天时顺正。——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必有得天时。
是天时不如地利。
(3) 天命
非为天时。——《三国志·诸葛亮传》
(4) 时候
当时大家钱尽,天时又有一点多钟,只好散了。——《老残游记》
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闲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秋怀]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秋怀]石火
石头撞击时发出的一闪即逝的火花,多用来比喻生命的短暂易逝
石火光中寄此生
[秋怀]为乐
奏乐。《论语·述而》:“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何晏 集解引 王肃 曰:“为,作也。” 皇侃 义疏:“为,犹奏也。”
作乐,取乐。《后汉书·灵帝纪》:“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三:“含歌揽涕恆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智通》:“明晨何以为乐?”
唐代,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