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作者:释绍昙 朝代:宋代
[偈颂一百零二首]偈颂一百零二首原文
拽杖出烟霞,红尘去路赊。
淡金垂柳线,寒玉点梅花。
触目分群象,当机裂万差。
岂不见太原孚上座,楼头吹画角,丧尽泼生涯。
活与深深掘窖埋。
[偈颂一百零二首]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百零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释绍昙
问:偈颂一百零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绍昙的名句有哪些?答: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书法图
偈颂一百零二首书法作品
[偈颂一百零二首]参考注释
[偈颂一百零二首]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偈颂一百零二首]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偈颂一百零二首]去路
前进的道路;去某处的道路
挡住敌人的去路
[偈颂一百零二首]柳线
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故名。 南朝 梁 范云 《送别》诗:“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唐 孟郊 《春日有感》诗:“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 元 郑光祖 《塞鸿秋》曲:“雨餘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緑,日融桃锦堆红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参见“ 柳丝 ”。
[偈颂一百零二首]寒玉
(1).玉石。玉质清凉,故称。 唐 白居易 《苦热中寄舒员外》诗:“藤牀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2).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 唐 李群玉 《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唐 李贺 《江南弄》诗:“ 吴 歈 越 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宋 吕渭老 《念奴娇·赠希文宠姬》词:“暮云收尽,霽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唐 雍陶 《韦处士郊居》诗:“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3).比喻容貌清俊。 前蜀 贯休 《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诗:“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洲。”
[偈颂一百零二首]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偈颂一百零二首]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偈颂一百零二首]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偈颂一百零二首]太原
中国山西省省会。位于省中部,汾河纵贯,面积3044平方公里,人口 177万。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大的工业城市,以冶金、煤炭、化工为主
[偈颂一百零二首]上座
受尊敬的席位;上首的座位
[偈颂一百零二首]楼头
(1).楼上。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2). 宋 时对欺诈者的鄙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言人虚伪不检者曰楼头。盖 宋 时 何 家楼下多亡赖,以滥恶物欺人,其时有‘ 何 楼’之号。楼头者,盖 何 楼之恶魁也。”
[偈颂一百零二首]画角
古管乐器。传自 西羌 。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南朝 梁简文帝 《折杨柳》诗:“城高短簫发,林空画角悲。” 唐 陈子昂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水浒传》第十二回:“将臺两边左右列着三五十对金鼓手,一齐发起擂来,品了三通画角,发了三通擂鼓,教场里面谁敢高声。” 廖仲恺 《青玉案·泉州道中纪见》词:“西风画角悲征戍,人意也消何处?”
[偈颂一百零二首]生涯
(1)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从石磊沟回来以后, 黄老妈妈就重又过起了讨饭生涯。——《党员登记表》
(2) 指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
生涯罄尽
[偈颂一百零二首]深深
(1) 形容程度深或强烈
在深深的痛苦中
(2) 指进入的距离远
把桩深深打进地下
[偈颂一百零二首]掘窖
犹掘藏。 宋 苏轼 《仇池笔记·盘游饭谷董羹》:“ 江 南人好作盘游饭,鮓脯膾炙无不有,埋在饭中,里谚曰‘掘得窖子’。 罗浮 潁老 取凡饮食杂烹之,名‘谷董羹’。诗人 陆道士 出一联云:‘投胶谷董羹锅内,掘窖盘游饭盌中。’”
宋代,释绍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