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新池】作者:韩维 朝代:宋代
[范公新池]范公新池原文
忘机人似汉川阴,取友从来亦断金。
华屋万楹开里第,清池十顷是家林。
笙歌喧甚犹能默,觞斝飞余不废吟。
便欲与君从此适,藕花风外一披襟。
[范公新池]诗词问答
问:范公新池的作者是谁?答:韩维
问:范公新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韩维的名句有哪些?答:韩维
[范公新池]韩维范公新池 书法图
范公新池书法作品
[范公新池]参考注释
[范公新池]忘机
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
陶然忘机
[范公新池]取友
选取朋友;交友。《礼记·学记》:“古之教者……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唐 韩愈 《别知赋》:“余取友於天下,将岁行之两周。”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延宾》:“小生今年虚度二十七岁,百无一成,徒有怜贫恤寡之心,又有取友亲贤之志。”
[范公新池]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范公新池]断金
同心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范公新池]华屋
华美的屋宇,指朝会、议事的地方
歃血于华屋之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范公新池]里第
指里中宅第。多指大官僚的私宅。《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於是 騭 等各还里第焉。”《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 广平王 虔 自 河 北还,至 九曲 ,闻变,弃军,将数十人归里第。” 宋 陶穀 《清异录·文章树》:“ 张曲江 里第之侧,有古柘。”
[范公新池]家林
自家的园林。泛指家乡。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汲流旧巘,葺宇家林。” 唐 韩翃 《送冷朝阳还上元》诗:“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廝禁,要説又将口噤。我待解朝簪,再图乡任。那时节呵,他不提防著我,须遣我到家林。”
[范公新池]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范公新池]觞斝
酒器。斝,古代温酒器。 宋 叶适 《祭高知录文》:“ 宣行 诸孙,貌宽气平,笑谈丰腴,觴斝流行。” 明 李东阳 《留耕轩记》:“ * 乙丑,先生寿七十。介夫居禁密,且有日讲之命,不克躬奉觴斝,请记名轩之义为先生寿。”
[范公新池]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范公新池]花风
即花信风。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鸟声惟杂囀,花风直乱吹。”参见“ 二十四番花信风 ”。
[范公新池]披襟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宋代,韩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