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原文
一年才一举,追王祀千秋。
尚未藉扶掖,无非沐燠咻。
分行稍简礼,一脉永垂庥。
期待将归政,拈香亲诣周。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诗词问答
问: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八
2. 壬辰年冬因余春秋已逾六十俞阁部诸臣所议于正位躬致瓣香有升列祖各位派皇子及近支诸王恭代以省繁缛香昭穆节频度执事济跄遴近支之句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参考注释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一举
一次行动
一举歼灭来犯之敌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追王
谓给死者追加王号。《礼记·中庸》:“追王 大王 、 王季 ,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孔丛子·居卫》:“虽同追王,亦不可乎?”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忠忤》:“圣上贵为天子,立七庙追王其祖。”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尚未
至今未曾;还没有。
例句: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正是科尔沁部统领明安,尚未行礼,即大哭道“全部军士都败没了,贵统领布塞闻已战死了。”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扶掖
扶持,提携
扶掖后学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无非
不外;没别的
他无非就有三板斧功夫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燠咻
见“ 燠休 ”。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分行
银行的分支机构
国内分行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简礼
(1).谓疏忽礼仪;少礼。《淮南子·人间训》:“令尹 子国 啜羹而热,投卮浆而沃之…… 子朱 曰:‘令尹轻行而简礼。’”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此吾友也,能好善者也,其官位又非骤高,不至简礼於我,其有他故焉,未可以是罪而弃之也。”
(2).简单的礼仪。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既睎古以遗累,信简礼而薄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宫闱·妃谥》:“ 宪宗 虽嬖 万氏 ,而於 纪妃 犹备礼不少贬……非如 嘉靖 末年,动有久待之嫌,因立简礼於所生。”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一脉
亦作“一脉”。1.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栢字》:“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和鸾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边,屋后一脉流水,四围都是竹林。”
(2).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元 张养浩 《秋日梨花》诗:“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 清 万玉卿 《潇湘怨·撰诔》:“到今日呵,知他一脉情肠,两下各千迴百折。”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严时亦尝恢复杀头,虽延国粹于一脉乎,而亦不可谓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娃娘 ﹞亦且认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脉,甜言软语,更不羞涩。”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南门六家, 竹横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是《四书》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为一脉,为文之正统也。”
(4).中医指一种脉象。《素问·阴阳别论》“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唐 王冰 注:“五阳谓五臟之阳气也。五臟应时,各形一脉,一脉之内,包总五臟之阳,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阳也。”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期待
期盼;等待
期待炮弹 *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归政
(1).交还政权。《汉书·宣帝纪》:“大将军 光 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宋书·徐羡之传》:“ 元嘉 二年, 羡之 与左光禄大夫 傅亮 上表归政。”
(2).指将政权移交他人。《清史稿·礼志三》:“ 乾隆 六年,亲祭 传心殿 ,六十年归政,再行之。”
[岁暮祫祭太庙礼成述事]拈香
指烧香敬佛
乾隆,清代